位置: 首页 > 资讯 > > 正文

天一热就口鼻大出血,家人担惊受怕一年,这次之后,他们感谢医生的当机立断!

2023-06-07 18:03:35 来源:钱江晚报

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朝香 通讯员 李文芳

每次鼻腔流血200毫升,20分钟左右又自动止血……去年大半年,陈女士(化名)一家都在担忧中度过,“那段时间,我妈妈差不多,7到10天就这么来一次,跑了无数次急诊,也找不倒原因。”

天气一热,陈女士的妈妈就“起病”频繁,今年眼看着又到了夏天,陈女士的心再次揪了起来……


(资料图)

口鼻大出血,每周来一次

陈女士的妈妈今年70多岁,大概30多年前,患上口腔癌,做过手术、复发过,前后经历了4次放疗。

“最近一次放疗是在2015年,我妈其实身体挺虚弱的,但她很坚强,挺了过来。”陈女士说,长时间的治疗对妈妈的身体有损伤,“她的鼻腔里面都是空的,平时吃饭、喝水,这些时不时都会有从鼻腔里出来。”

但2015年,最后一次治疗后,陈女士的妈妈情况还算平稳,一直没有出现大的问题,直到去年8月份。

“那天是8月19日,下午四五点,我妈觉得头有点胀痛,不太舒服,就用手拍了后脑勺两下。”陈女士对当时的情形印象深刻:妈妈的鼻腔里喷出大股大股的鲜血,干毛巾捂上,很快湿透,因为治疗造成内部腔道的特殊性,捂住鼻子后,血就从嘴巴里涌出,“血迹、水渍,当时家里的地上一片狼藉。”

被吓懵的陈女士当即带妈妈就近去了浙大邵逸夫医院急诊科,但是刚到医院,妈妈的血就被止住了,“前后也就20多分钟时间。”

医生给陈女士的妈妈做了相关检查,没有发现什么异常。

“我们只能带她先回家。”陈女士说,从那天开始,妈妈差不多7到10天就会突然流血,每次都是大量出血,每次都是持续20分钟左右,“我们先后跑了4次医院,还叫过救护车,每次都是到了医院,血就止住了。”

医生建议,最好是出血时能及时到医院,这种情况下,才有可能找到出血点。

“我们也想过,要不直接住到医院,但她检查也没问题,连血红素都 不到输血的水平,住进去这么等着,也很难。”陈女士一家人都感到纠结,随后,天气慢慢变凉,“我们发现,天气没那么热后,她好像不怎么大出血了,偶尔会有流血,但也比较少量。我们觉得是不是天气变凉,就会好了。”

就这样,一家人相对安然地度过了秋冬。

视觉中国供图

医生说当即手术,她犹豫了

今年,天气变热后,陈女士开始变得惴惴不安:妈妈会不会又要出血了?

怕什么,什么来。

6月1日下午,陈女士接到妈妈的电话,再次鼻腔出血,情形和去年的几次一模一样。

“这次,连着三天,从6月1日到6月3日,每天都有出血,只是后两天没有那么多。”这次因为过于频繁,再次到浙大邵逸夫医院急诊就诊时,陈女士决定住院等待下一次出血,“我们是6月3日住院的,还是个周日,医生知道我们的情况,也很快给我们办理了住院手续。”

住院当天晚上,陈女士的妈妈再次鼻腔大出血。

当时值班的是浙大邵逸夫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医生齐杰。

“齐医生当时看到我妈的出血情形,就判断她可能是假性动脉瘤,建议立刻进行介入手术,找到出血点。”陈女士听到这个建议,却有些犹豫,“我预想的是,住院后,有医生会诊,然后商量手术方案,我们再确定要不要手术,怎么手术。没想到来得这么快,这么突然,没有太多时间去思考,而且当下就要手术。”

感谢医生的“当机立断”,这个夏天可以安心了

齐杰耐心给陈女士做解释:出血阶段找到出血口的几率比较大,现在不处置,如果真的是假性动脉瘤,那极有可能出现破裂,情况会更严重,“现在不处置,我们做医生的难道要眼睁睁看着病人这么大出血吗?”

齐杰的这句话触动了陈女士,“我想,我们这次出住院来,就是为了解决问题。”

随后,陈女士的先生也赶到医院,齐杰一边处置患者,一边给他们讲解手术过程和风险。

“我先生也觉得医生的建议和分析是合理的,是应该这么处理。”陈女士最终下定决心。

陈女士的妈妈迅速被推入手术室,接受介入治疗。

“患者当时的情况是符合做血管造影指症的。”浙大邵逸夫医院放射科介入科医生钱力可说:出血出出停停,出的时候,出血量很大,停下来又没有什么问题,“确实很像假性动脉瘤。”

浙大邵逸夫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胡孙宏 主任医师解释,一些鼻咽癌、口腔癌患者,在放疗后,确实会出现反复鼻出血,这是假性动脉瘤的成因之一,“简单来说,就是患者鼻咽部血管鼓起一个大包,这个包突出到外面,被周围纤维等包裹,血管压力小的时候,不会有问题,一旦血管压力增大,血液就会流出。这也是为什么一旦出血,量就很大,停下后,又没什么问题的原因。假性动脉瘤,顾名思义,不是一个真正的血管瘤,临床上,需要通过血管造影来确诊,但前期需要医生的专业判断,毕竟血管造影也是一种有创操作。”

齐杰的判断很准确,钱力可为陈女士妈妈做完血管造影后,证实了他的诊断。

“我们随即给她做了血管栓塞,用栓塞材料将血管的破处堵牢。”齐杰说,手术前后大概持续了一个小时左右。

术后第二天 ,陈女士的妈妈就可以下床走路,6月6日就办理了出院。

“我妈妈第二天见到齐医生,就表示感谢,我们一家人都感谢医生的当机立断,不是医生的准确判断,我们这个夏天肯定又是在惴惴不安中度过。”陈女士感叹,“经历那么多次手术和治疗,我妈其实对手术很抗拒,最初说要治疗时,她以为还是那种要动刀的大手术,一直拒绝,说宁愿流血到死,也不再手术了,她不知道,现在技术已经这么发达,这样介入治疗就能解决问题。现在,我们一家人最起码可以安心过完这个夏天了。”

标签: